亳州新闻网讯 植保无人机轰鸣声嗡嗡作响,正盘旋在麦田上空进行喷药作业。4月18日上午,在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的子富家庭农场,负责人孙琪旺正操作植保无人机给抽穗扬花的小麦进行“飞防”作业。
孙琪旺告诉记者,农场里总共种了670亩小麦,当前正是小麦防控赤霉病的关键时期。植保无人机相较于人工而言,不仅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了,而且还具有喷洒均匀、雾化效果好、灭虫速度快等优点。目前,该农场三个飞手一天能飞防作业600亩左右,在以往没运用植保无人机的时候,四五名工人要忙活五六天。
“飞防作业路线是通过卫星扫描、地图定位、自动规划,植保无人机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进行智能作业,完成喷洒任务自动返航。如果出现无药或者亏电情况,也会自动返航。”孙琪旺说。
出生于1992年的孙琪旺,别看年轻,却是经验丰富的“土专家”。他介绍,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,正是小麦赤霉病预防的关键时期,尤其在雨前喷药作用更好。第一遍喷药后,间隔五到七天进行第二次飞防,同时进行“一喷三防”,防病、防虫、防早衰,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。
“农业前景广阔,发展空间大,能施展自己的才能。”孙琪旺告诉记者,2013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,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,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。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,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。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和返乡农民工提供务农创业补助和贷款支持。
“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让我下定决心做农业,于是当年就成立了子富家庭农场。”孙琪旺说,对于农业方面的知识,一方面是从书本上学,更多的实践经验则来自种了一辈子地的父亲和左邻右舍。
“种田以后,才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。”孙琪旺深有感触地说,新农人种田就是要运用高科技,才能实现降本增效、提高产量。比如说,现在田里运用的智能检测土壤水分系统,不仅能实时监测土壤墒情、养分系统,还能进行预警,提前告知什么时候灌溉、什么时候施肥和喷药。
目前,子富家庭农场已建有仓库2000多平方米,晒场面积约2500平方米,各类机械17台套,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、红薯,且三种农作物均达到绿色食品级别。该农场先后被评为亳州市“十佳家庭农场”、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。
“新农人肩上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,我将牢记嘱托,多种粮、种好粮,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科技力量。”孙琪旺满怀信心地说。